惊蛰时节有什么讲究
养生是一门学问同样是每个人都必备的,或许很多人认为养生是年纪大了之后才需要去学习的。对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4年惊蛰时节有什么讲究,欢迎参阅。
惊蛰时节有什么讲究
1、惊蛰吃煎香油饼。香油就是芝麻油,《本草纲目》称芝麻油可解热毒,灭毒虫。用香油煎炸食物,香气四滋,可使灶台上的虫类绝迹。惊蛰这日各地均有煎食糕饼的风俗。
2、惊蛰吃韭菜馅饼。俗话说“春夏养阳”,吃韭菜能升发阳气,而且韭菜汁外用的话还可以驱除各种蛇蝎恶虫之毒,如果有虫子爬入耳内,用韭菜汁灌人就可将虫子赶出,寓意驱除虫害,庄稼好好成长。
3、惊蛰吃炒豆。在陕西,一些地区过惊蛰有吃炒豆的习俗。人们将黄豆放在盐水中浸泡后再在锅中爆炒,发出噼啪之声,表示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。
4、惊蛰吃梨。民间素有“惊蛰吃梨”的习俗,农民在惊蛰日吃梨则意为与害虫别离。
惊蛰节气的农事活动
一、蔬菜管理
对日光温室栽培的越冬黄瓜、西葫芦、番茄、辣椒的管理应进行中耕划锄,提高地温增加透气性,促进新根生长。在管理上要结合防病进行叶面追肥,对受冻害或长势较弱(沤根)的作物要尽快换茬提高春季产量。
由于温度低,阴天较多,灰霉病、叶霉病、霜霉病、早疫病、晚疫病、根腐病发生较为普遍,要及时喷施各类杀菌剂,防止病菌扩散造成更大危害。
二、经济作物管理
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,油菜也开始见花,对水、肥的要求均很高,应适时追肥,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。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、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,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。俗话说:"麦沟理三交,赛如大粪浇"、"要得菜籽收,就要勤理沟"。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。
三、果树管理
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,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。随着气温回升,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,应进行修剪,并及时追施"催芽肥",促其多分枝,多发叶,提高茶叶产量。桃、梨、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。
惊蛰的由来
惊蛰最开始并不叫惊蛰,而是叫做“启蛰”。顾名思义,“启”自然就是最初的意思,“蛰”是蛰伏的意思,启蛰就是说曾经在冬季时候那些蛰伏的动物们,到了这个时候,都纷纷跑出来了,动物开始活跃,植物自然也不会闲着,这时候就慢慢进入到了春耕的季节,长时间的农闲时间已经过去,农家人们就要开始忙活春耕了,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。
启蛰后来之所以改名叫做“惊蛰”,是因为到了汉景帝时代,因为汉景帝名为刘启,所以需要避讳,于是将启蛰改名为惊蛰,也有“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”的意思。而后来到了唐朝时期,已经没有必要避讳了,所以又重新开始使用“启蛰”这个名字,但是因为“惊蛰”的时间已经有好几百年,所以这个习惯已经改不过来了,惊蛰就沿用至今。
惊蛰节气的特点
1、气温回升快
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,惊蛰期间,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回温,而且是雨水增多。但这一时节,气温起伏较大,气候变化多端,昼夜温差比较大,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保暖。
2、病虫多发
“春雷响,万物长”。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。农民在春耕的时候,还要做好春季作物管理。因为温暖的气候条件,容易引起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,所以要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。
3、雷响不断
惊蛰前后,大地回春,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。民间谚语云:“雷打惊蛰前,二月雨淋淋;雷打惊蛰后,旱天到春后”。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次春雷在惊蛰之日,则会认为当年风调雨顺。如果初雷在惊蛰之前鸣响,则预示着当年的雨水较多,可能会发生“春季连阴雨”的情况。
惊蛰节气的禁忌
1、“祭白虎”
在古代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、是非之神,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,开口噬人,犯之则在这年之内,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,阻挠你的前程发展,引致百般不顺。大家为了自保,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。所谓祭白虎,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,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,口角画有一对獠牙。拜祭时,需以肥猪血喂之,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,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,使之充满油水,不能张口说人是非。
2、“打小人”
一般在三叉路口、桥底、路旁、山边等阴暗的地方进行,相传这样的地方煞气大,较易招惹鬼神,克制小人。虽然打小人在平时也可以进行,但在惊蛰这天打小人,具有特别的寓意,据说效果也最好。因为惊蛰的时候,害虫益虫虽然都出来活动了,但这时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,没形成气候,比较好打。小人也一样,在小人未成气候之前给予迎头痛击,可以起到压制小人、打击小人,让小人远离的作用。
3、惊蛰前后“禁订婚,结婚忌”
传说雷公经常出门行事,不时雷声轰隆,所以这个时期是禁止人间办婚事。若有违者,就要受雷公处罚,婚事会办得不顺当,家庭将会欠美满。因此,为了忌讳,这期间一般不相亲,不订婚,不结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