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时节的含义是什么
随着立夏到来,我们可以明显察觉到气温正在逐渐升高,太阳变得愈发灼热刺眼。那记忆中最炎热的一段时光正在渐渐逼近,对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盘点立夏时节的含义是什么,欢迎参阅。
立夏时节的含义是什么
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,属于夏季,同时还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,表示炎炎夏日的正式开始,当然此时夏天只不过是初露端倪。立夏时,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。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立夏表示夏天来了,而夏天的特点就是温度高。按照气候学的标准,5天平均气温达到22℃才算夏季开始,而在立夏时节,黄河中下游地区(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)气温正好在这一范围。此节气时,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,冬小麦扬花灌浆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立夏,四月节。立字解见春。夏,假也。物至此时皆假大也。 ”
在天文学上,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,是夏天的开始。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,炎暑将临,雷雨增多,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
实际上,若按气候学的标准,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℃以上为夏季开始,“立夏”前后,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进入夏季,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,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~20℃上下,正是“百般红紫斗芳菲”的仲春和暮春时节。在黄河中下游地区,立夏时节的候温同气候学标准大致接近,而这一地区正是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。由此看来,二十四节气把立夏节这天作为夏季的开始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。进入了五月,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。立夏时节,万物繁茂。
立夏分为三候。“初候蝼蝈鸣”,蝼蝈一也叫蛤蟆,是蛙的一种。这时节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、塘畔鸣叫觅食了。“二候蚯蚓出”,由于地下温度持续升高,蚯蚓 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了。“三候王瓜生”,王瓜也叫土瓜,这时已开始长大成熟了。清乾隆《新郑一县志》载:“四月,王瓜初生摘售,以相送一谓之进 鲜”。从这三候的描述中我们已看到了夏天的景色。,油菜接近成熟,故农谚有“立夏看夏”之说。
立夏节气传统食物有哪些
1、立夏饭
旧时立夏时节,宁波一带的乡下用五种颜色的豆子加上粳米煮成五色饭,也称立夏饭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物资的丰富,南方很多家庭将五色豆子替换成豌豆、雷笋、蚕豆、苋菜、香菇丁、咸肉丁、胡萝卜等食材,寓意“五谷丰登”,颇具仪式感。俗话说“千补万补,不如立夏一补”,吃立夏饭同时也寄语人们希望一年到头身体健康。
2、麦蚕
青麦蚕,也叫青麦团,是上海郊县和江苏启东、海门一带立夏节令食品。将还没成熟的青麦穗揉碎,把带壳的麦粒放入锅里炒熟,去掉壳,放进石磨磨成粉,与糖一起制成寸长像一条条蚕宝宝的条状食物,所以叫麦蚕。
3、立夏茶
立夏茶,也叫七家茶,是江浙一带立夏的习俗。立夏之日,新茶上市,妇女要聚集七家的茶叶,共同烹饮,说是饮了立夏茶,可以防止疰夏,让你健康平安度夏。
4、立夏粥
立夏时节,湖南耒阳人各家各户都要熬立夏粥。立夏粥是用瘦肉、粉丝、糯米丸子、红枣、猪杂、干笋、红枣、豌豆、豆芽等十多种食材做辅料,加入大米中熬成香气四溢的粥。
5、立夏果
立夏果,又称立夏粿,是江西弋阳一带立夏节气的特色食品。立夏这天,家家户户都会煮一大锅立夏粿,吃一整天。立夏粿是用米蒸熟后揉烂,搓成小团子,加入豆芽、豆干、虾皮、豌豆之类的食材一起煮成“立夏粿”,也叫立夏羹。相传吃立夏粿表示送春迎夏,品种越多就表示春收越丰富,喜庆有余。
6、脚骨笋
立夏吃脚骨笋是宁波特有的习俗。脚骨笋实际上就是山上的乌笋。它细细长长的,形似脚骨,烹煮的时候切成三四厘米长的段,不剖开,据说立夏吃了脚骨笋,一年脚骨都健康。
7、尝三鲜
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。三鲜分为地三鲜、树三鲜和水三鲜。地三鲜是指黄瓜、苋菜、蚕豆;树三鲜指樱桃、枇杷、杏子;水三鲜则是指螺蛳、鲥鱼、河豚。
8、见三新
与无锡民间立夏食俗相似,苏州地区有“立夏见三新”的说法。三新是指樱桃、麦子和青梅,人们先用三新祭祖,然后再自己吃。
9、七家粥
浙江农村地区立夏要吃“七家粥”。七家粥是用左邻右舍各家汇集起来的米,加入各色豆子和红糖煮成一大锅粥,再大家一起分食。
10、立夏蛋
立夏吃蛋是江南一带的习俗。这一天人们用茶叶或核桃壳煮成立夏蛋,民间认为立夏吃蛋能够强健身体。孩子们则喜欢把煮好的鸡蛋用五颜六色的绳子编好挂在胸前,传说这样能保佑孩子不得夏热病。
11、鼎边糊
立夏时节,福州人要吃鼎边糊(又称锅边糊),是用米浆涮锅边,再加入虾米、木耳、苋菜、香菇、花蛤等做成的风味小吃。煮鼎边糊,也叫“做夏”。
12、虾面
立夏这天,闽南家家户户用新鲜的虾子、青菜、猪肉和油面一起煮成虾面供全家食用。
13、夏团子
立夏吃夏团子是湖南娄底人的习俗。先将糯米粉和成团,揪成小剂子,捏成饺皮状,包入馅,收口搓圆,然后下锅煮,放上白糖。
14、光饼
福建闽东地区立夏这天要吃光饼。光饼是面粉加少许盐烘制而成的,但吃法又有些差异。周宁、福安等地是将光饼放入水中浸泡后做成菜肴,而福鼎、蕉城等地则是把光饼剖开,夹入炒熟的豆芽、韭菜、肉、糟菜等一起吃。
立夏为什么要斗蛋
民间的说法是:“立夏胸挂蛋,小人疰夏难”。进入夏天后,因感暑热之气,有些人,尤其是老幼体弱者,容易出现食欲不振、乏力倦怠、心烦气虚之类的症状,称为“疰夏”。鸡蛋作为一种简单易得的营养品,用来为预防疰夏提前“进补”,是个不错的选择。而配合孩子们的心性,将吃与玩结合在一起,那就更好了。
当然,作为一种节令习俗,“立夏蛋”有它的巫术/仪式意义所在。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,夏季宜养心,人们认为“心如宿卵”,所以在夏天到来的时候吃蛋,作用是“拄心”。而“吃蛋拄心”,配合上立夏的其他习俗——吃笋,拄腿;吃豆,拄眼——人们因面对着即将到来的酷暑苦夏、身体亏损而生的不安全感,终于在这一整套“以形补形”、支撑体魄康健的仪式中找到了消解之处。
所以,过去的民间俗谚会这样说:“立夏吃了蛋,力气大一万。”尽管,到了不愁营养、唯独怕胖的当下,那些恨不得抖一抖就瘦三斤的人儿们,会把这句话改成“立夏不吃蛋,瘦得不好看”,也真是没准儿。
立夏节气的由来
在24解其中,每一个节气都是有自己的含义和由来,它最初是依据“斗转星移”制定,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,为立夏。所谓“立”即开始的意思,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,分别代表春季、夏季、秋季、冬季的开始和到来。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,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,将节气分为“分”、“至”、“启”、“闭”四组。“分”即春分和秋分,古称“二分”;“至”即夏至和冬至,古称“二至”;“启”是立春和立夏,“闭”则是立秋和立冬,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,合称“四立”,这些加起来共为“八节”。对应节气中最重要的“八节”,还产生了民俗节日中最重要的“八节”,即上元、清明、立夏、端午、中元、中秋、冬至和除夕。立夏这个节气预示着夏天的到来,大家也开始进行避暑,还会有一些相关的养生行为。
立夏节气的寓意是什么
人们在立夏时举行“迎夏”仪式,有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寓意。立夏也预示着季节的转换,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。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,夏季的第一个节气。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,日期为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5月6日。立夏以后,中国江南地区气温回升快,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数都会明显增多,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
立夏表示告别春天,是夏天的开始。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时至立夏,万物繁茂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、南北跨度大,各地自然节律不一。立夏时节,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进入“绿树浓阴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”真正意义上的夏季;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。若按我国现代气候学(候平均气温)的划分标准,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℃以上为夏季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