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为什么要吃汤圆
汤圆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团团圆圆的一种寓意存在,那么在冬至的时候,为什么有一些地区,会存在着吃汤圆的风俗文化呢?不知关于冬至你们了解多少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冬至为什么要吃汤圆(原因),欢迎参阅。
冬至为什么要吃汤圆
吃汤圆在明、清时期已经称为约定俗成的习俗了。在冬至的这天,要“作粉圆”或“粉糯米为丸”。这些在史料上也有一些正式的记载,称“冬至,粉糯米为丸,名‘汤圆’”。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,然后全家人一起围着吃汤圆,叫做“添岁”。所以,冬至吃汤圆,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这个习俗了。
还有一种解释是: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夜晚,冬至那天,天还没有亮,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,先敬天祭祖,再全家围坐吃汤圆。所以冬至吃汤圆,除了表示太阳(阳光)逐渐回来,也代表家人团圆的意思,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。
哪些地区吃汤圆
江南等一些南方地区在冬至的时候都喜欢吃汤圆。冬至也俗称“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,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。冬至习俗起源于汉代,盛于唐宋,流传至今。《清嘉录》甚至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的重视,也是因为这样,使冬至食的文化丰富多彩,经过数千年的发展,又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。
冬至吃汤圆,在江南特别盛行。民间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的说法。汤圆也称汤团,冬至吃汤团又叫“冬至团”或“冬至圆”。根据清朝文献中的记载,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,里面包上精肉、苹果、豆沙、萝卜丝等。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,也可用于互赠亲朋。
冬至节气的习俗
1、“画九”习俗
在古代的民间明代出现了“画九”的习俗 。所谓的画,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。明代《帝京景物略》载:“冬至日,画素梅一枝,为瓣八十有一。日染一瓣,瓣尽而九九出,则春深矣,曰九九消寒图”。“九九消寒图”有三种图式,分别为文字、圆圈、梅花三种。 [6]
2、吃汤圆
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,在江南尤为盛行。“汤圆”是冬至必备的食品,“圆”意味着“团圆”“圆满”,冬至吃汤圆又叫“冬至圆”。民间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”这是因为古代的冬至就是新的一年的开始。
冬至节气养生忌讳
1、忌盲目食狗肉。我们平时在吃狗肉时要注意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,在严冬季节,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。但不宜盲目食狗肉,以免食用狂犬肉,染上狂犬病。吃狗肉后不要喝茶,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,会生成一种物质。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,可使肠蠕动减弱,大便里的水分减少。因此,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,就会因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极易被人体吸收。
2、忌虚实不分。中医的治疗原则是“虚者补之”。虚则补,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,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,是否适合自己。专家认为,进补主要作用是“补虚益损”,而虚又分气虚、血虚、阴虚和阳虚四种,各有各不同的补法,所以不要用错方法了。
冬至历史渊源
冬至作为一个节日,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冬至据记载,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,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。《汉书》有云:"冬至阳气起,君道长,故贺……"也就是说,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。古人认为自冬至起,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,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,是大吉之日。因此,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、家庭聚餐等习俗,也往往出现在冬至。冬至又被称为"小年",一是说明年关将近,余日不多;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。
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,因此,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,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。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,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。因此,也可以说专门过"冬至节"是自汉代以后才有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汉代以冬至为"冬节",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"贺冬",官方例行放假,官场流行互贺的"拜冬"礼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