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十五为什么要吃元宵
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照古时人。我们抬头看向正月十五的夜空,或许月亮每一年都在变化,但是有些传统依旧保留了下来,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盘点正月十五为什么要吃元宵,欢迎参阅。
正月十五为什么要吃元宵
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润的,象征一家团圆的美好寓意,主要原料是用糯米磨成粉做皮,用花生、白糖或芝麻等当馅。据说在宋朝时称元宵为“浮圆子”、“圆子”、“乳糖元子”和“糖元”。在《平园续稿》、《岁时广记》、《大明一统赋》等史料均有提及,成为了民俗必吃美食,在平时是叫做汤圆的,制作方法一模一样,只不过到了正月十五,为了配合节日,便被称为元宵。
元宵节点灯的吉祥寓意
1、避邪化灾:正月十五尽管月光恰好,但也是在黑暗之中逢年过节,因此大家大多数都是会在正门口点上两盏小灯笼,喻意着驱走黑喑、驱走黑暗中的灾邪,以做到避邪开运化煞的的目地,是一种十分吉祥如意的作法。因此正月十五点灯笼通常喻意着避邪化灾。
2、祈福平安:正月_多数悬架的小灯笼全是大红灯笼,一方面是由于鲜红色的小灯笼看起来十分醒目,另一方面是由于鲜红色是十分好意头喜气的色调,在正月十五悬架的情况下通常拥有祈福平安、祈愿事事顺心这些含意,因此正月十五挂灯笼也喻意着祈福平安。
3、燃灯表佛:正月十五点灯笼最开始喻意着燃灯表佛,由于这类风俗习惯始于佛家。在东汉时期汉明帝为了更好地发扬佛教,因此在每一年的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这一天,都是会上灯来拜祭佛象,以做到燃灯表佛的目地,但现如今大家早已甚少燃灯表佛了,而元宵佳节点灯笼大多数也是指避邪祈愿的含意。
元宵节又称为什么节
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、灯节、元夕。
元宵节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,古代把这一天叫“上元节”,“宵”是夜晚的意思,于是就有了“元宵节”。元宵节是农历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,人们有赏灯和吃元宵的习惯。民间俗语说:“三十儿的火,十五的灯”“正月十五闹元宵”因此,元宵节又叫“灯节”。
元宵节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,这个节日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。元宵节赏灯开始于1900多年前的东汉明帝时期,明帝提倡佛教,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,点灯敬佛的做法,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,从此元宵节就有了赏灯活动。到了唐代,赏灯活动更加兴盛,皇宫里、街道上处处挂灯,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,灯楼,和灯树。据记载有的灯轮高20丈,上面挂着5万盏灯。唐代赏灯活动要进行3天。宋代更重视元宵节,赏灯活动更加热闹,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,灯的样式也更丰富。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,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。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,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,盛况空前。
元宵节2024最新放假时间表
2024年2月23日至2024年2月25日共计3天,其中2月24日(星期六元宵节)为法定假日,2月25日(星期日)为公休日,2月23日(星期五)补2月24日(星期六元宵节)的公休。
元宵节特色食物
1、元宵
元宵又名汤圆、说团、圆子等,在我国由来已久。元宵即"汤圆"以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黄桂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枣泥等为馅,用糯米粉包成圆形,可荤可素,风味各异。元宵节必吃元宵,以取“团团如月”的吉祥意思。
2、饺子
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,深受老百姓的欢迎,民间有“好吃不过饺子”的俗语。每逢新春佳节,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。饺子形如元宝。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“招财进宝”之音,二是饺子有馅,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,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。
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
“元宵”作为食品,在中国也由来已久。宋代,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。这种食品,最早叫“浮元子”后称“元宵”,生意人还美其名曰“元宝”。古时“元宵”价格比较贵,有一首诗说:“贵客钩帘看御街,市中珍品一时来。帘前花架无路行,不得金钱不得回。”
元宵节吃汤圆,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,还有御寒、补脾胃、益肺气之养生功效。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,《本草纲目》中指出,糯米是补脾胃、益肺气之谷。糯米味甘、性温,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,滋养脾胃。冬季最冷是三九,目前虽然已过,但天气乍暖还寒,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。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,除了糯米有粘性,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,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。
糯米汤圆外型圆圆的,里面带馅或实心,在北方叫元宵,到了南方则叫汤圆。元宵汤圆可以有很多花样。尤其带馅的品种最多。
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,名叫“元宵”,长年幽于宫中,思念父母,终日以泪洗面。东方朔决心帮助她,于是对汉武帝谎称,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,要逃过劫难,唯一的办法是让“元宵姑娘”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,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。汉武帝准奏,“元宵”姑娘终于见到家人,此后,便形成了元宵节,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。